# 缘起
从 2015 年接触个人博客开始,发现自己对写字这件事很感兴趣。从一开始写的大都是技术文章,后来慢慢的开始写一些随笔,感悟等,乱七八糟,没什么体系而言。
后来也开了公众号,不论博客还是公众号,都是一个相对正式的写作环境,很多时候,除了把内容写好,还有很多额外的工作要做,比如发布、样式等,加之文章内容也会长,所以成本还是比较高。一篇正式文章就像一个产品,是一个渐进式的、持续迭代后的产物。
对我个人来讲,作为一个业余爱好写作的人,我很早就认识到,自己更愿意写一些比较短的片段。
比如在地铁里或者工作间隙,突如其来一个灵感,然后立即下笔,三五分钟,把自己的想法描述出来,大概也就一二百字或者更少。
这样仅仅围绕一个主题就够了,可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表达欲,还不用有长篇大论的压力,我称这种碎片化的写作方式为脉冲式写作,与之对应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长文渐进式写作。
后来在 19 年时,在公众号上尝试过一段时间的连续日更,每篇一个小主题,当时记得连续更新了三个月,现在回头看,尽管没能坚持的更久,至少证明了一点,短文的持续更新是相对容易的。

至于后来没能继续坚持,有几个原因:
- 可利用时间变少,后来工作地点变了,周末也加班。
- 日更中的一些内容并不适合发出来,所以有时发布时还是会纠结。
基于上面的原因,后面就没有继续更新了。 直到去年~
21 年中从朋友哪里得知了 flomo
,发现这是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 app。
- 操作非常简单,打开 APP 就可以看到输入框,立刻投入码字。
- APP 的定位是记录灵感,内容简短,笔记卡片化。
- 完全私人,别人看不到,如果想要分享,app 会生成一个好看的分享卡片,可以分享到任何地方。
- 通过标签去管理卡片,而非传统的分组,对于灵感,短文,标签可以说是最好的组织形式,传统的分组太沉重了。
- 等等
上面列的几点,是我比较认可的几点,使用一段时间后,我认为自己可以基于这些我喜欢的理念,写一个自己的 app,为什么?
- 我是一个开发者,也喜欢去设计开发 App,尤其是效率、文本记录类的 App,而写作 App,自己之前就曾开发过一个,自己一直也有一个写作 App 的执念,就是一定要自己写一个。
- flomo 不支持 Markdown,但自己日常都是通过 Markdown 去记录写作,所以 inBox 会支持 Markdown 格式。
- flomo 的数据是中心化的,笔记数据存储在 flomo 的服务器,但笔记数据我希望用户自主可控,优先存储在手机本地,最好还能存储在自己的私人网盘上,所以我想开发一个支持网络云盘的卡片 App。
- flomo 因为是多端同步,这是优势,但是随之带来的是一些本地操作体验的舍弃,数据加载、笔记发布等体验并不顺畅,所以我想要开发一个本地优先的 笔记App,这样可以做到更好使用体验。
基于以上的原因,从去年 11 月开始,自己便在业余时间开始开发, 到现在已经开发完毕,已经达到可以发布的状态,目前实现的功能有
- 标签系统,支持多级标签
- 富文本编辑,支持加粗、无序列表,图片
- 数据云同步,本地自动备份,导出笔记
- 笔记卡片分享
- 随机回顾笔记
以上随便列了几项,看着不多,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,各种细节问题真是太多了,开发过 App 的同学应该都懂这种感受,比如富文本编辑,目前只是支持了无序列表跟加粗,但是背后的处理逻辑是非常复杂的。
目前 app 已经开发完毕,如果你是 Android 用户,并对他感兴趣,欢迎下载体验,有问题欢迎反馈交流。
下载链接:http://d.firim.top/dx2f (opens new window)
咕咚 写于 2022/02/25 北京
更新于:2024/05/08
← 如何在网页端、客户端同步数据 下载地址 →